银行网点的智能化: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?

图虫创意-99546595930050208.jpg

据:本文来源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Alter Pro,作者Alter,zgswn授权转载。

自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以来,乌镇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又一张名片。

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,中国第一个信用旅游景区,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国家——怡广.这座拥有1300年历史的古镇已经成为拥抱互联网的“传统”产业的前沿。在一系列榜单中,农行打造的互联网智能科技银行可以说是特立独行的存在。

单从时间来看,银行业对线下网点的智能化改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外国早就有机器人取代大堂经理的案例。国内建设银行、南京银行、招商银行先后打造了无人银行、智慧生活、未来银行的概念。中国农业银行在乌镇的智能网点似乎没有太多关注。

然而,在实地考察了农行在乌镇的智能网后,对“互联网智能科技银行”的认识发生了变化。相比之前的一系列智能网络样本,ABC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:线下网络的智能转型从何而来,何去何从?

01 为什么要转型?

说起银行转型升级,布雷特金的《Bank3.0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互联网对银行的颠覆性影响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:

第一阶段是网银时代。客户通过网银办理业务,线下网点部分功能转移到线上;

第二阶段是移动时代。除了取款,客户可以在手机上完成ATM上的所有服务;

第三阶段是移动支付,银行卡和现金将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移动支付产品;

第四阶段是金融服务,实体网点逐渐消失,银行不是某个地方,而是一种金融行为。

按照布雷特金的定义,如今的银行业正处于第三阶段,很多银行都做好了向第四阶段过渡的准备,线下网点的智能化也符合这一趋势。不否认BrettKing分为四个阶段。实体网点的消失几乎是注定的,但所有的趋势都是渐进的过程。线下网点转型不仅是为了迎合大的行业趋势,也是为了满足现阶段的需求。

比如线下网点总裁对客户访问渠道单一、服务效率低下、优质资产减少等问题感到焦虑。许多银行网点继续从传统交易转向服务营销,提高产能仍是网点的重点。

相比遥远的“第四阶段”,线下网点的转型需要齐头并进。拥抱人工智能是进化的方向,总统的“焦虑”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02 农行的“乌镇模式”

选择乌镇这样的地标性场所创建样本,农行在设计上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:不仅有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、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,还有营销区、引导区、体验区、VIP服务区的功能分区,还有智能一体机、一站式柜台清算等自主研发的产品。

之所以被称为“互联网智能科技银行”,与其独特的“乌镇模式”不无关系。确切地说,它有四个不同的特征:

1、多渠道整合获取客户。传统网点的客户访问路径严重依赖于客户“去商店”。围绕这个痛点,农行在四个方向拓展了网点的客户访问渠道:借助网点内的体验区,客户访问能力不断提升;通过推广和横向联盟扩大异地客户的进入;用网银,手持银行等。引导线下网点的流向;对客户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,建立分类客户群获取客户。

2.创造体验营销。线下网点的形式还是属于服务营销,软转型的核心是提高营销成功率。中国农业银行围绕这个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。比如通过网点入口处的摄像头,非感应式付费停车系统等。识别用户身份,然后在智能窗系统和智能界面上生成用户画像

3.提高交易智能。硬件方面,ATM,智能一体机,可以用于人脸识别和取款的智能一站式柜台,可以提高服务完成的效率。比如中国农业银行自主研发的一站式柜台,存100万只需25分钟,比柜台清点还多。节省了30多分钟;软件方面,可以升级VIP客户一对一的理财咨询服务,通过远程视频直接连接客户专属的理财规划师。

="text-align: left;">4、建设金融生态圈。在交易和金融服务外,将线下网点的能力进一步延伸,连接周边商铺、特色服务等建设多方联动的金融生态圈,比如用户已经可以在中国农业银行乌镇支行内购买景区门票、领取合作商铺的优惠券、预定周围酒店等等。以生态圈的形式不断丰富线下网点的智能,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客户的到店频率。

不难发现,中国农业银行乌镇支行汲取了同行智慧网点的亮点,也在尽可能规避其中的不足,形成了获客、营销、交易、增效的闭环,同时兼顾了硬转型和软转型的需要:强化客户引流,提升运营效率,改善服务体验,增强营销能力。

03 有何借鉴之处?

截止到现在,线下网点的智能化转型尚未出现标准化模型。

建设银行在上海推出的“无人银行”,引入了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、AR等等,尝试用新技术提升线下网点的服务效率;

南京银行的百子亭支行选择向生活化体验转型,开设了儿童金融游戏区、互动墙、梦想墙、智慧树等大面积的体验区;

招商银行在上海的“未来银行”,没有强调新技术的引用,而是朝着功能分区、差异化经营、分层级服务等方向探索……

但在笔者看来,最有借鉴意义的还是农行的“乌镇模式”,没有全面“无人化”的激进,也没有局限在营销至上的维度,而是找到了线下网点智能化转型的核心使命。

一方面,在这场互联网或智能化转型中,银行扮演的都是被冲击的对象,除了同行业的竞争,还面临着互联网金融、移动支付等外围玩家,金融业务的未来形态会是什么样子,银行并非是唯一的决定力量。

那么线下网点的价值就变得尤为关键,对于中高端客户群和老年客户而言,线下网点仍然是最为重要的沟通方式,也是银行独一无二的优势。如何在线下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,与客户进行良性互动,探索出最佳的客户服务模式,都将影响未来金融业务的存在形态,以及银行所能掌握的话语权。

就这一点而言,农行乌镇支行将原先的高柜交易尽可能转到智能设备上,留出更多的空间提升品牌能见度,提升客户享受服务式的舒适度。将客户体验上升到战略的高度,并提前进行用户习惯的培养。

另一方面,倘若Brett King的预言成真,无疑将颠覆客户和银行之间的关系,客户的金融服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碍,银行想要在客户的生活中有着足够的存在感,必须完成从网点密度优势向品牌和服务优势的转移。

不那么乐观的是,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流行,已经让线下网点的地位出现了无法逆转的下滑,智能化转型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速这一趋势,而是为了找到新的服务模式:从产品导向进化为服务导向,改造获客、营销和客户沟通方式。

农行乌镇支行的做法不乏可取之处。1V1专属理财师、场景化生态圈、基于大数据用户画像的营销等等,本质上还是为了让客户信赖,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。毕竟当线下网点消失的时候,银行业面临的将是一场品牌的竞争。

当然,银行的转型不会有终点,但“乌镇”又一次成了风向标。

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zgswn网发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zgswn网立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