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冬奥满分彩蛋(谷爱凌创造四个历史第一)

男伴是山,女伴是水,二人身着青绿山水色,伴着充满中国风的曲调翩然起舞,向世界展现了一幅灵动的《千里江山图》。2月7日,中国花滑选手王诗玥/柳鑫宇的这一动人表演,引发许多观众赞叹中国文化之美,有网友感慨:无处不在的中国式浪漫让世界眼花缭乱!

王诗玥/柳鑫宇的比赛服装与“青绿腰”(图片来源:新京报)

的确,“无处不在”正是中国元素在这次冬奥会中的呈现特点。以此次冬奥会开幕式为例,除了再现“燕山雪花大如席”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等诗句盛景,网友还发现了许多别具一格的文化“彩蛋”。比如,在《冰雪五环》部分,当水墨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,运动员走过的“中国门”和“中国窗”,全部取材于中国各地的经典传统门窗图案,使观众有机会一赏中国传统窗楹之美。此次火炬接力火种灯的灵感,取自“中华第一灯”西汉长信宫灯,它不仅与长信宫灯的环保理念一脉相承,也同开幕式上火炬变“小”的巧思形成呼应。

这些文化“彩蛋”的设计和挖掘,使无数国内外观众收获了一种“原来如此”的知识妙趣。它们也暗合了中国文化包罗万象、意蕴深长的特点。每一个“彩蛋”都如同为观众打开奇妙世界的窗口,引导人们探索不同文化符号背后的哲学观、世界观、美学观和生命观。

用“几乎不动剪刀”的“瑞雪祥云”帽型设计,体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“惜物”观;以天霁蓝、霞光红、瑞雪白等传递中国传统审美旨趣的色彩,进行颁奖礼服设计;在奖牌中融入中国古代天文图《七衡六间图》,展现中国自古以来的“天问”追求……不难看出,这些设计背后,绝不是浅显、生硬的文化元素堆砌,而是颇具思维延伸感和文化深度,以意尽则止的方式,邀请世界人民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。

冬奥主题剪纸(图片来源:新华社)

要实现这一点,首先离不开我们自身的文化自知和文化自信。其中道理很简单:如果中国表演者、设计者自己对传统文化只是浅尝辄止、一知半解,又如何能道出其中精髓,深入浅出地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?正如不少人所感叹的: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可以“传染”的。每一个匠心独运的文化“彩蛋”背后,其实都是设计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,寄托着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坚定自信和真挚热爱。

此次冬奥会中,颇具深度的中国文化元素能够引发热议,被更多外国观众get到其中奥妙,也折射出中国积极拥抱世界、融入世界,越来越为世界所熟悉的现实。中国花滑首位世界冠军陈露曾回忆:上世纪90年代,在世界花滑舞台上引入中国风的乐曲和表演,还是一种颇为“冒险”的决定。因为当时的裁判大多是西方人,对东方文化的理解程度有限,贸然引入中国风表演可能会被忽略,无法引发观众共鸣。

如今,不论是花滑舞台上中国风表演越来越普遍的现实,还是外国选手在冬奥会期间用毛笔写春联等趣闻,都反映出中国不再是遥远、陌生的国度,中国形象变得更加生动、立体,中国文化正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、熟知和喜爱。

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曾表示:冬奥会开幕式的每一分钟,实际上都写满了中国文化。如今看来,就整个北京冬奥会而言,可能也会“写满中国文化”。相信这届充满文化“彩蛋”的冬奥会,一定会成为更多人“入坑”中国文化的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