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辨认方法“形态学”

“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”,没有任何一个山头的长相是一样的,也没有任何一个山谷的长相是一样的,因此股价的底部及头部,也会产生许许多多不同的形状。笔者曾经提过“形态学”有点像

  是帮股价走势图“看面相”的味道。早期的台湾股票市场,营业大厅里通常一群人围着一个人,大家拉长耳朵听他高谈阔论,这种人的外号叫做“线仙”,也就是股价线路图分析高手的意思。“线仙”们帮股票看“面相”,拿着图表左瞧瞧右瞧瞧,嗯!这只股票“印堂发黑”,不久后可能大难临头,赶快抛售为妙。他们口沫横飞手舞足蹈指出这只股票会涨,那只股票会跌,似乎股价的涨跌全在他的掌握之间似的。这些“线仙”凭什么可以如此大放羯词?其实,早期的股票市场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信息,他们凭借的法宝就是“形态学”。

  “成交量”是研究“形态学”的重心,假设某位庄家准备用大量的金钱,在股价线路图的形态上设陷阱,那么庄家或许可以把图形的长相,做得很像“形态学”里的模样。但是,形态酝酿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成交量,都必须符合“形态学”的规则,这一点庄家不容易办到。倘若,庄家刻意创造成交量的陷阱,则其必定须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达到目的,也就是说庄家持股的成本将相对提高。这一点由于不符合庄家的成本效益,因此,庄家作茧自缚的可能性相当低。但是,某些股本小,外在流通筹码少的个股,因为股票集中在少数人手上,在庄家一手股票一手钱的优势下,庄家的确可以很轻易操纵股价。因此,在缺乏客观条件下,尽量避免判断小型股的形态,是观察股价形态的另一个重要前提。

  许多市场上的庄家及法人大户,经常利用股价形态的陷阱引诱散户入瓮,这一点是所有读者必须特别留意的地方。常常在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里,听到一些股民说,××股打了一个漂亮的w底,这时候买进准没错。或许吧!这位股民朋友,可能在看股票“面相”上有独到的见解,我们没法子确定他说得对不对?但是,从正统的角度研究“形态学”时,它却有一套必经而且严谨的检索程序。

  总之,“形态学”的辨认方法着重小心求证,在形态未完全塑造成功之前,任何的假设都不切实际。我们除了从成交量辨识法中求证之外,市场的整体气氛也是读者观察的重点。注意!股价

  的温度是“头热脚冷”,头部区股民的情绪是高昂的,而底部区股民的情绪是冰冷的,这一层道理恒久不变。如果你判读出的形态属于底部形态,然而当时市场上的投资群众,也估计股价不久将形成底部时,那么这一个形态属于陷阱的几率将相当大。